盘点2015年以来火遍锂电产业的十大关键词
2015-08-26
2015年的锂电产业正在发生令人兴奋的各种变化,成为资本界力捧的主战场。值得注意的是,行业风云变幻之下,无比凶险的暗河也正伺机吞噬一些锂电企业。看得懂局势的,将乘东风顺势而起;看不懂的,将成为泡沫背后的陪葬品。
作为供应链资源与资本整合领导者,高工锂电常年走访锂电上下游各类型企业,监测行业最新动态,协助企业把控局势。以下是高工锂电调研小组根据2015年以来锂电行业发生的各类典型事件、业内最关心议题总结出来的十大关键词,希望对读者掌握全行业发展态势有所裨益。
1、 产销两旺
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,2015年1-7月,新能源汽车产销95530辆和89549辆,同比分别增长2.5倍和2.6倍。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60294辆和55180辆,同比分别增长2.7倍和3倍;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35236和34369辆,同比分别增长2.2倍和2.1倍。
简单的数字印证了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高速成长。这巨大利好传导至中上游产业链,激发了动力电池扩产潮,同时设备、材料乃至最上游的碳酸锂行业都随之发生着显著变化。新能源汽车产销两旺行情无疑是今年锂电产业前进的最大刺激因素。
2、 资本汇聚
与前些年市场行情相对低迷、很多投资受挫情况不同的是,近两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已从导入期进入成长期,可以预见的庞大市场前景吸引了各路资本进入新能源汽车、动力电池、BMS、材料及设备等各个细分领域。这些资本主要来源于上市公司的定增募资及兼并购、机构投资商及社会资本等,其中上市公司动作最为频繁。
高工锂电监测数据显示,今年以来,在新能源汽车领域,不少上市公司跨界深入布局产业链(在下文专门整理);在动力电池领域,比亚迪、五龙电动车、猛狮科技、力帆股份、杉杉股份等近15家上市公司进行扩产,项目总投资达500亿元。
在BMS领域,曙光股份、东源电器、欣旺达、德赛电池、*ST路翔等投资额达10亿元;在材料及锂矿领域,天赐材料拟1750万元收购中科立新70%股权,星城石墨新增投资8000万元扩产负极材料产能,赣锋锂业1.3亿收购江西锂业、拟以不超过6100万美元分期收购RIM公司不超过49%的股权等。
3、 跨界
跨界锂电产业的企业主要分为两大类:(1)“跨界玩车”——首先是互联网企业,今年3月以来,百度、阿里巴巴、腾讯、乐视等各大互联网公司相继公布了自己的“造车”计划,打造“互联网+智能汽车”概念;其次是制造企业,多氟多、宁波杉杉、亿纬锂能、西部资源、中聚电池、江特电机、比克电池、厦门华锂等多元化进军新能源汽车行业。
(2)原本经验较少甚至毫无经验的企业深入布局锂电产业。拓邦股份、众和股份、冠城大通、雅化集团、斯太尔等主营业务均不属于锂电行业,近年来进军锂电行业热情高涨,以兼并购或者设立子公司等多种形式涉足锂矿、锂电材料、锂电池等行业。
4、 全自动化
随着高端数码锂电池和动力电池生产要求的不断提高,锂电池制造趋向“无人化、信息化、数字化”。这一方面刺激着国内设备厂提升产品自动化水平,有实力者推出整线自动化设备解决方案,另一方面吸引了软件系统服务商企业进入锂电行业。
先导股份、赢合科技属于锂电设备行业领先的上市公司,在提供锂电池智能化、自动化生产线整体解决方案方面占据优势;新嘉拓、善营、浩能、雅康、红运、千里马、正业等在涂布机、搅拌机、分切机、X-Ray检测等产品技术及自动化水平方面领先;超源精密、德瑞、三屹晨光在锂电池后端生产全自动化设备方面领先。
工业4.0浪潮席卷至锂电池行业。云迅通、欧姆龙、西门子、霍尼威尔等已和国内领先锂电池及设备企业合作,为其提供以制造执行系统(MES)为核心的数字化工厂软件产品的研发、销售、实施和运维服务,让锂电池生产从自动化进入智能化。
5、 三元材料扩张
自今年以来,中国锂电池正极材料的产销量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。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(GGII)统计数据显示:从产量来看,第一季度正极材料产量23730吨,同比增长41.25%。正极材料的增长主要体现在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。磷酸铁锂受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带动,三元材料则主要受动力电池和钴酸锂替代带动。
瞄准于三元材料在动力电池领域巨大的应用前景,新一轮市场布局正在行业内悄然上演:众和股份子公司深圳天骄拟建10000吨产能的镍钴锰酸锂产业化基地;金川集团与湖南瑞翔签署协议,双方将共同建设年产高镍三元材料3万吨以上规模。
香港上市公司事安集团拟购入 Premier Property Management Limited全部股权,该公司乃韩国SK集团中国公司的法定及实益拥有人,主要生产镍钴锰酸锂,总投资6.4元,全部建成后年产能将达9600吨;当升科技正筹划与国外某大型集团公司共同投资设立中外合资企业,研发、生产和销售高端镍钴铝正极材料(NCA),双方计划首期投资额不低于1亿元。
6、 碳酸锂涨价
碳酸锂价格自去年10月份以来连续爬升,电池级碳酸锂已创出2008年以来的新高,达到5.1万元/吨,涨幅接近30%;工业级碳酸锂价格也达到4.4万元/吨,涨幅25%。券商分析师认为,下半年碳酸锂价格仍然处于上行通道,继续上涨空间可能在10%-15%。
碳酸锂价格持续上扬,与上半年南美锂盐供给国恶劣天气影响、锂电需求对碳酸锂整体需求的拉动边际效用显著增强(国内新能源汽车的爆发式增长)、全球新增产能投放进度显著低于预期等因素相关。
7、 转型OR不转?
俗话说“有人欢笑有人愁”,在锂电池行业景气度持续高涨的形势下,一些产品低端、技术落后的电池企业正在黯然忧伤。今年上半年,高工锂电调研小组接触到了一些已经濒临破产或倒闭的企业,这些企业的规模有大有小,影响着一大批供应商的经营业绩。
令人欣喜的是,不少电池企业已经开始转型,不再一味重视眼前利益,逐步放弃低端产能,升级改造生产线,扩大高端聚合物电池产能。另一些电池企业则试图分享动力电池及储能市场所带来的红利,东莞迈科、天劲股份等在动力电池方面取得不错进展。
另有一类企业的转型值得业内关注:据高工锂电上半年全国巡回调研结果显示,从2014年年底开始,铅酸巨头企业超威和天能都开始加快了锂电池业务的发展进程。南都电源半年报显示,在铅酸动力电池业务下滑背景下,公司已开始为多家车企批量供货动力锂电池,受上半年动力锂电池产能的影响,上半年实现销售3354.8万元,成为公司业务的一大亮点。
8、 心忧风险
高工锂电了解到,面对新能源汽车火热的市场行情,电池厂在扩张动力电池产能时,心中不免有诸多疑问:产业整体处于成长初期,如此庞大的资本投入会否导致产能过剩?未来动力电池市场或只属于屈指可数的巨头们,排在后位的企业真的有机会?
同样地,供应商们也向高工锂电反映:动力电池扩张确实给材料、设备企业带来了极好的发展机遇,但真的有那么多扩张产能的投资吗?有多少会是地方政府、相关企业为了各自利益一拍即合、吹出来的产能?未来有效产能到底有多少?会不会跟着一起陪葬?
业内人士的诸多担心不无道理,机遇往往与风险并存。在产业高速发展期,锂电企业在“攻城略地”的同时,应保持警惕的心态。提升技术及对细分市场的把控能力,严格筛选客户及控制账期,是锂电企业的必备技能。
9、 政策&标准
从去年底至今,有几条新颁布的政策及标准对锂电行业有深刻影响:(1)工业和信息化部研究制定了《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》,正公开征求意见;
(2)中国首部锂离子电池强制标准GB31241-2014《便携式电子产品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安全要求》,于8月1号日式实施;
(3)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《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》,国家标准委专批立项了14项电动汽车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;
(4)由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主导,广东省动力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,《无人飞行器锂离子电池及电池组技术要求》讨论稿发布,近期正在酝酿由广东省地方标准申请为国家标准。
10、火灾启示
今年以来,两起新能源汽车起火事件牵动着全行业乃至全社会的神经:深圳4.26电动大巴起火事件及厦门11辆公交车烧毁事件(5辆为待修理故障车,6辆为待报废车辆)。
目前深圳4.26电动大巴起火事件已有了调查结果,车—充电机—后台监控等缺乏系统的安全保护是事故发生的原因。一方面,相关方应当改进BMS设计、完善充电系统功能及做好数据传输等;另一方面,相关方应加强沟通交流,建立起数据规范及安全标准预警机制。
8月6日,工信部发布《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》,要求各示范城市要对自2009年以来推广应用的节能汽车、新能源汽车;对充电基础设施,对公共领域推广应用的节能汽车、新能源汽车;对节能汽车、新能源汽车停放及电池箱的存放场地及配套管理措施进行调查。